
木材一直是點亮人類文明的關鍵,大至建築家具,小到湯匙筷子。而坐落於中興文創園區內的「原木燒」工坊,就是善用這些質地溫潤的木頭,重新點燃人們心中最深處的溫柔。
愛木之心
白米木屐村位於宜蘭蘇澳,因盛產江某樹,從日治時期就是木屐的生產重鎮,也是「原木燒」工坊創辦人-蔡韋彤與木頭結下良緣的地方。在父親的殷殷鼓勵下,韋彤自高中便在白米木屐村揮灑青春,將自己的繪畫創意結合電燒技術,成就了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原木作品。

漸漸的,巧奪天工的手藝讓上門的來客絡繹不絕,妹妹-蔡姝姮也加入工作行列,一起在台北、宜蘭的大小市集和形形色色的旅人相見歡,後來她們更得到一位貴人老闆的賞識,成為十分老街紀念品店中的特約工藝師,也在去中國參展的過程中漸漸確立「原木燒」的品牌價值。
藝意非凡
「其實我不喜歡畫畫。」妹妹蔡姝姮一針見血。出身商管,按部就班的性格都讓她不擅融入天馬行空的世界,但在工作中透過將客戶的回憶烙上木頭,顧客臉上的幸福洋溢才是她持續營運工坊的能量來源,「好幾次我想放下燒刻筆,都是客人的真心回饋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而百花齊放的工坊裡同時擺有其他創作者的作品,雙姝希望在這個艱苦的時代可以與同行攜手並進,提供一個平台讓有志的藝術家增加曝光的機會,也讓工作的氛圍更加豐富熱鬧。在電商無情肆虐的現今,她們還是堅持以質樸的木頭,溫暖的雙手做為與人交流的主要媒介。「與客人面對面的交談還是最好的!」姝姮溫和且堅定的說。
精雕細灼
不同於傳統藝術家拿的畫筆,雙姝使用熱情如火的電燒筆進行雕刻,而她們的鎮店之寶非「時框」莫屬,取自異質結構的巧思,利用微妙的角度,化平面為立體,再輔以高級雷雕烙出深刻的思念,成功把旅人的回憶化為不朽的永恆,其細緻的木質亦可直接書寫,讓時框真正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蔡家姊妹其實都並非本科出生,創業路上也不乏挫折的時刻,但冥冥之中總有股力量牽引著她們,看來上天似乎需要兩位天使,把愛和溫暖傳遞到人間,而雙姝的嘔心瀝血之作「時框」,更是集優雅、實用、幸福於一身的智慧結晶,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同樣的材料,有些人想利用它創造利益,藝術家則善用它完整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