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整合 翻轉中的文創園區

撰文:林郁蓉

修築園區成功帶動人潮流動

原本平均一年總人流不到20萬人次到訪的宜蘭縣中興文化創意園區,108年開始改建後,光是從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人流就突破了30萬人次,究竟是什麼樣的改變,大大的翻轉了人們對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的印象呢?

中興文創園區最初被定位為綠建築,所以始終保持它紙廠的原貌,並以「前店後廠」的概念作空間規劃讓文創業者進駐,地處在監理站對面,在改建前,是個一到夜晚就一片黑暗的地方,發展效果不彰。改建後除了迎來人流「量」的提升,進駐的品牌更有「質」的精進。

輔導文創業者建立品牌與商業模式

改建之餘,園區轉型為在地文創業者的輔導中心,組建商品審查小組,協助園區的文創工作者導入成本效益、銷售與行銷等商業化策略,建置品牌藉此提升該文創產品的競爭力,並結合政府資源建置電商平台,積極使用網路與行銷提升文創業者知名度。園區本身也試圖打破原來“公部門“早八晚五的營運模式,目標是成為一個不論平日與假日、白天或夜晚都有人願意走進來的複合型場域,也希望能藉此留住人才帶動地方繁榮。

創立電商平台打造當紅品牌,給藝術家一個舞台

「“三星四季青花瓷”就是一個案例,現在的他們可以自己獨立去作戰,甚至可以回來跟我們做聯盟推廣,我們有些特殊活動也可以找他們一起做串連。」宜蘭縣文化局長呂信芳如此說道。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結合中興文創園區以及宜蘭在地的文創資源打造電商平台品牌──「敬好生活」,品牌背後的代表意義是一種生活態度!宜蘭在地茶農宜紅茶苑在比利時連續兩年得到三星獎,卻沒有因此在銷量上有太多增長,「敬好生活」的團隊介入,將三星獎的茶葉與宜蘭牛舌餅做結合,最後成功幾個月內賣出超過100萬的好成績,透過虛實整合,讓這個電商平台成為在地業者能被看見的舞台。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起初為了推廣自家的電商平台還找來縣長當代言人拍影片,廣邀知名網紅做行銷,為的就是把宜蘭200家文創業者以及個人品牌擴展出去,最終也期盼這些文創品牌都有能力獨當一面。

政府的視野寬廣,翻轉舊有思維

「對於一個有能量的、有機會的產業,應該想辦法去幫他擴大機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呂信芳

翻轉不是口號,而是在鼓勵創新之餘,兼顧財務管理,建立一套可行的商業循環模式,結合中興文創園區這個跳板,打造專屬電商平台「敬好生活」,廣邀在地優質產業與文創品牌聯合,打造具備特色的商品,結合媒體與網路行銷,增加曝光度。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宜蘭縣的交通系統逐漸完備,能讓中興文創園區發揮它地處宜蘭中心的優勢,帶動整條路線的產業,形成一個完好的聚落。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翻轉原本的公部門思維,善用手邊的資源與媒體行銷,用更寬廣的胸襟來面對這萬變的世界,政府的政策隨著世局的變化而調整,一步一步和民間企業攜手,勇敢走出新的文創版圖。

分享